不是你变了,是鸡变了

鸡,中国各色菜系中,非常常见的食材。

白斩鸡、豉油鸡、烧鸡、汽锅鸡、清炖鸡汤、小鸡炖蘑菇……

生在爱吃的中国,对一只鸡来说,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情。

不过,吃这么多鸡,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鸡的味道正在变化,很多用鸡做食材做成的菜的味道,正在发生不小的变化。

这背后原因很多,比如,鸡的饲养方法、人的口味偏好等等,另外,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吃的鸡的品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你有没有注意到,肯德基的广告中出现的鸡,羽毛雪白,完全不像是一般能在中国农村看够到的鸡。

西式快餐涌入中国,带来了炸鸡块、炸鸡腿、烤鸡翅等的一系列美食,你在享用的过程中,扛着大鸡腿、举着大鸡胸,有没有想过,这些西式快餐的鸡腿为何这么大?鸡胸为何这么厚?

因为,它们的食材来源都来自于一种鸡的大类:白羽鸡。

这种鸡种,很适合西式快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追溯可以发现,白羽鸡原产于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量从国外引进隐性白种鸡。

“白羽肉鸡生产种源主要从国外引进,包括爱拔益加、哈伯德、科宝、罗斯等,当前进口国家主要是新西兰和波兰。”

——《我国肉鸡遗传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的 进展》

白羽鸡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鸡种的不断优化,已经饲养技术的改进,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2公斤的肉鸡的生长周期已从年的63天缩短到年的仅需33天,一般养殖场养殖出栏天数在40天前后。

白羽鸡的优势就在于长得既快又大!

这么说来,白羽鸡就是一种彻底的“舶来品”。

那么,我们以前一直吃什么鸡?

国内的肉鸡品种,以前一直是*羽鸡,当然除了吃专门的肉鸡,产蛋鸡淘汰后,也多走向人们的餐桌。

*羽鸡的界定非常宽泛。一般就是指除快大型白羽肉鸡外的全部有色羽肉鸡。

国内的*羽鸡,按照体型大小可分为3类:大型、中型和小型。

大型*羽肉鸡包括:浦东鸡、溧阳鸡、萧山鸡和大骨鸡等。

中型*羽肉鸡包括:北京油鸡、固始鸡、崇仁麻鸡、鹿苑鸡、桃源鸡、霞烟鸡、洪山鸡、阳山鸡等。

小型*羽肉鸡包括:清远麻鸡、文昌鸡、三*胡须鸡、杏花鸡、宁都*鸡、广西三*鸡、怀乡鸡等。

(清远麻鸡)

(杏花鸡)

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鸡种,被发现和记录,比如:麻城绿壳蛋鸡、太行鸡、广元灰鸡、荆门绿壳蛋鸡、富蕴乌鸡、天长三*鸡和宁蒗高原鸡等等。

那么目前,我们吃的鸡,主要是哪一类?

通常认为我国的鸡肉供给,以白羽肉鸡(40亿只)、*羽肉鸡(40亿只)和蛋鸡淘汰鸡(10亿只)三者为主(年数据)。

从数据上来看,舶来的白羽鸡已经和本地鸡种不相上下,而且大有超越的态势。

这些鸡,吃起来,在味道上,会有多大差别,倒是受饲养方法、食用者、烹饪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

有说法是,优质*羽肉鸡品种与快大型肉鸡品种比较,优质*羽肉鸡品种的商品肉鸡,生长速度较慢,饲养期较长,料肉比较低,上市体重较小,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差异较大,外貌上很有特色,风味,滋味和口感独特,肌肉纤维更细,密度更高,嫩度适中,风味物质含量丰富。

另外,即便是在*羽鸡的选择上,还有各种具体的偏好:

行业老大温氏股份的一份材料显示,长江流域及北方市场,以青脚鸡为主,而珠江流域的华南市场更喜欢*脚鸡。长江流域等市场以消费公鸡为主,对鸡的体型需要高挑瘦长;而珠江流域市场以母鸡消费为主,体型需要矮胖团圆;华中地区喜欢黑脚黑羽的品种。

不同地区的市场,对中优型品种都需要早熟、羽毛紧凑和脚细。在上市体重方面,不同区域,不同品种有一个 的上市体重,太大太小都影响肉鸡的销售。云南市场要求鸡 ,公鸡消费要在3公斤左右;福建消费的体重最小,母鸡销售在1.1公斤左右 。

很多人可能并不太会去注意食用鸡肉时对鸡种的选择。

但是,一些地方的名菜,在鸡种的选择上,还是讲究的。

粤港澳做白斩鸡,选清远鸡较多,认为纯正的清远鸡,才是货真价实。

地道的道口烧鸡、德州扒鸡、沟帮子烧鸡,都是选用本地笨鸡,也就是本地的*羽鸡。不过,近年来,白羽鸡用得也越来越多。

西安市长安县,有道名菜——葫芦鸡。葫芦鸡的传统选料,是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鸡,也是当地的一种*羽鸡。这种鸡饲养一年,净重一公斤左右,肉质鲜嫩。

所以,吃鸡,也是有讲究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jk.com/afhzp/881.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4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