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方向狂飙突进。一面是技术、体验的高速迭代,一面是“价格战”、“价值战”的全年无休。
随着中国品牌的整体市占率过半,在部分市场情绪鼓动下,合资车企被扣上了“落后”的标签。加上近年来不断有边缘合资品牌退出中国市场,更有极端声音认为,合资车企“不行了”、“快完蛋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我们将合资车企所代表的产业格局掰开来,细细看,就会发现,以“中国智慧”赋能转型,主流合资车企的智电提速,正在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1)合资车企始终是“重要一极”,“先进”的评价维度从不单一
众所周知,汽车业是一条属于“长跑者”的赛道。万丈高楼,不可能平地而起。
回顾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合资车企是整个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时至今日,大部分车企都在效仿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不断打磨提升生产制造品质;率先从合资公司引入的4S店销售模式,至今仍是汽车销售的最主流载体;合资车企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更为整个产业培育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所有环节,都活跃着合资背景人才的身影;近年来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汽车出海”,更是如此,得益于合资车企外方股东的全球化经验和渠道优势,以上汽、吉利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出海”,变得事半功倍,合资产品以中国为生产基地,返销全球也占据着越来越高的比重。
无论是生产管理体系、人才培养,还是全球化标准、国际化体系,合资车企都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没有合资车企的“筑基”,就没有如今中国汽车业那么完备的产业链条,也很难孕育出适合电动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土壤。
时至今日,合资车企的产品也深受中国用户的信赖与喜爱,市场总体规模占据中国车市的“半壁江山”。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的零售销量,依旧稳居TOP10。
尤其是大众、丰田,如果将他们各自的两家合资公司销量相加,南北大众总销量约.46万辆,南北丰田总销量约.98万辆,位居中国汽车业的TOP3,处于绝对头部位置。
当然,反对声音认为,主流合资车企的销量构成主体仍是燃油车。在新能源车方面,合资车企的销量并不占先。这只说出了部分的事实,但却不能代表事实的全部。
譬如,部分企业由于过分强调产品上市的速度,过分强调新技术的运用,会不断压缩原本就不够严谨的产品验证流程,结果就是让用户充当“白老鼠”。但以丰田为代表的合资车企,并没有放松对安全、品质、可靠及耐久等产品优势的追求,始终将安全可靠作不可逾越的“底线”,体现了真正的长期主义理念。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丰田可能不是最“时髦”的玩家,但肯定是最可靠的伙伴。一个不断刷新的数据是,丰田在中国市场超万辆智能电混双擎车型,长久保持着“零自燃”的傲人安全纪录。
可靠耐用、历久弥新一直以来都是丰田产品身上最为显著的标签。尽管如今汽车的品类和功能不断丰富,但丰田高品质、高可靠、高耐用的基因却始终鲜明。尽管丰田对新技术的谨慎,有时候也会引发误解。但正是这种“不走捷径”的做法,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为守护用户的出行承担责任。
我们更需要注意到,在中国汽车业的分工体系中,合资车企无疑是整个产业的“压舱石”。相比起某些新造车企业,主流合资车企普遍承担着更多的税收、就业等社会责任。
正如前段时间在进博会期间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所谈到的那样,“期待合资失败绝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应该看到的前景。”
据丰田财年的最新财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为2.65万亿日元(人民币.47亿元),同比增长.1%;全球累计销量为.24万辆,同比增长9.07%,稳居“全球一哥”地位。丰田国内的两家合资企业,自然也是一汽、广汽相关上市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
反观新造车企业,除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广汽埃安等少数品牌外,绝大多数仍处于“卖一台亏一台”的尴尬位置。威马、恒大的落幕,更是留下了一地鸡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当许多新造车企业仍为生存和盈利而困扰,主流合资车企却已用过去2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自己长期健康发展的“底色”。
因此,评价合资车企的先进性,绝不能只以新能源车销量为单一依据。当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看见更大的图景,便可以充分感受到,“合资车企不是落后代表”这句话的份量。
无论是市场规模、产品品质,还是行业影响力,主流合资车企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一极”。中国汽车市场之大,完全容得下自主品牌的迅猛发展,自然也容得下合资车企努力构建的健康生态。
(2)“中国智慧”赋能合资企业变革,丰田释放加速转型的强烈信号
在“合资1.0”时代,合资车企往往习惯于将外方股东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导入国内。但在“中国智慧”赋能,强化现地化研发,强化“双向赋能”的合资2.0时代,单向的“拿来主义”,正被更加深度、多元化的变革所取代。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变革趋势的加深。譬如大众汽车入股小鹏,Stellantis与零跑建立合资公司等动作就引发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