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一路风雨一路歌——记特殊时代的中师生年7月,我在南涧县第三中学初中毕业,当时的我,学习成绩在学校前五名,是学校老师的得意门生,但在毕业升学填报志愿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第一志愿填报了大理师范学校。家里兄弟姊妹五人,我是老大,妹妹及弟弟都在读书,父亲的意思是要我报考大理师范学校,只要师范学校录取,就可以及早跳出农门,且师范学校是全免费,生活费用都有国家供给,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当年暑假,我收到了大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学报到时,父亲把我送到了远在大城市里的大理师范学校。到校后,我第一次见识了那么大规模的学校,每级有九个班,三个年级,共27个班。这些学生个个都优秀,非常听话,勤学苦练,练就一身基本功,为今后走上教育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三年的紧张学习,每一门功课都及格,且通过八会基本功考核,取得了合格证书,圆满的毕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学区级的中心学校任教,学校是由原来的寺庙改建而成。全校有教职工18人。公办教师仅6人,其他都是民办和代课教师,当年我刚满18岁,是最年轻的公办教师,我的到来让全校师生非常高兴,及早的就安排好人员用牲口驮运我的行李及粮食。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学到了好多没有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实现了人生价值,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由自己出题,刻试卷,印制试卷。期中考试时,学校要求各自完成各自的学科制卷。出好试题后,我用蜡纸和钢板把试卷刻在蜡纸上,请老教师教我油印试卷。试卷油印完后封存好,到考试时间发给学生,自己评卷,统分,成绩上报学校。在这过程中,虽然辛苦,但苦中带有丝丝甜意,我找到了成就感。最难忘记的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元旦。学校举行庆祝元旦活动,要求各班出一个班刊,各班出一个文艺节目,并聘请我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我们班的班刊,我与学生商量,由我负责刊头画,班刊内容由学生完成。于是我拿出了在师范学校用过的废弃了半年的画笔、画纸、水彩等,画了一幅很好的刊头画,装裱在班刊里,由于用了一幅较显眼的刊头画,并且是老师亲手绘制,结果鹤立鸡群,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称赞和好评。参加学校的文艺节目演出,从选歌到编舞,绞尽脑汁,选定《唱支幸福的歌》这首歌曲。“我要唱支幸福的歌,啊喂,祖国爱我我爱祖国,啊喂,在鲜花盛开的大地上哟,有我们小花一小朵啊,啦啦啦,噻啰噻,啦啦啦,噻啰噻,我手捧优秀奖状,献给亲爱的祖国呀……”先教学生唱会,再挑选演员,给学生编舞,从队形到舞蹈动作,都一一的耐心教授。排练时,学生边唱边跳,我用笛子伴奏,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师生互动,编导了一个精彩的歌舞。元旦前夕,学校要求我组建一支旗鼓队,因学校在农村,只有旗和鼓,没有号,更没有号队了。学校老教师教我们如何把旗,如何击鼓,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一些击鼓的知识,同时也从老教师手中接过了队旗。元旦时,学校要进行少先队员纳新,学校派我到县城购买红领巾,这是我第一次出差。学校距县城20多公里,我背上背包,步行六七公里,然后乘车去县城购买,第一次跟团县委打上了交道。元旦活动那天,学校领导亲手系上给我的红领巾,把我请上主席台,叫我宣读少先队员纳新名单,待新队员系上红领巾后,我带领学生宣读誓词。在台上,刚开始,我还胆怯,第一次上主席台讲话,第一次面对众多的学生及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前言不搭后语,面红耳赤,多次得到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终于坚持下来,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煅炼。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从老教师手中接过来学校的旗子,鼓队,同时也接过来红领巾,一路风风雨雨。为了让旗更飘扬,鼓更响亮,红领巾更鲜艳,在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挺身而出。在大山深处,在边缘地区,在少数民族地区,都有我们的名字,挑起了祖国的重任,呵护祖国花朵,甘当辛勤园丁,培育栋梁之材。一路风雨一路歌。从十八九岁的懵懂少年走上三尺讲台,到现如今大家都是两鬓白发。为了孩子们,为了教育事业,耗尽了我们的青春,耗尽了我们的精力。把一届届优秀毕业生输送到高一级学校,培育了一批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懂科学的优秀人才,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从而改变了家乡面貌。二十多年过去了,三十多年过去了,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纷纷从寺庙里走出来,从农家小院走出来,建盖了一所所崭新的学校,宽敞的教室,明亮的灯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我们的教学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一代中师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这一发展的全过程。(熊镇荣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