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走失警情
大家第一想到的都是老人迷路走失
可根据警小妹的观察
“走失”背后,大有“文章”
年1月7日至1月13日,警方共接报走失警情10起,报警时间集中在清晨和深夜,走失人员的身份除了“老父老母”,还有“学生”、“老伴”;走失原因除了“迷路”,还有“不做作业”、“粗心爸爸”......
惊险一刻,老人迷路失足落水
1月11晚上23时许,马桥派出所接到群众求助电话称,蔡家埭一河塘里,有一90多岁的老奶奶迷路摔到了河里。民警立即带上救生装备赶往现场。到场后,只见一热心市民正向落水老人递竹竿,民警见状立即跑到河道斜坡边,协力将老人拉上了河岸。
经过检查,老人并未受伤,民警通过查找确认了老人系马桥侯河村人,并与村委工作人员联系找到了老人的住址。当民警争分夺秒将老人送到家门口时,听到敲门声的家属开门后竟大吃一惊,原来全家人竟以为老母亲早早上床休息了,根本未发现老人不见了,老人家属深感愧疚,也对民警表达了感激之情。
健忘老伴,从靖江步行到如皋
1月7日中午,68岁的苏大爷急匆匆来到城东派出所,称自己的老伴姚奶奶上午8点出门散步,到现在还没回家,由于老伴有健忘症,随身也未携带通讯工具,所以急忙来寻求警方帮助。
民警详细询问了老人的体貌特征、出走地点等信息,沿路查看视频监控。晚上22时许,图侦辅警孙超终于发现姚奶奶的身影出现在了靖江与如皋的边界,并步行进入了如皋境内。得到线索后,城东派出所迅速与如皋江安派出所取得了联系,9日上午,姚奶奶终于在江安镇被找到。走失的老伴终于被寻回,苏大爷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11日上午,苏大爷提着锦旗来到了城东派出所,对民警、辅警表示衷心感谢。
警小妹有话说:进入冬季以来,老人外出走失迷路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现在天气寒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助,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家人一定要关心关爱家中老人,尽量别让他们单独外出。老人外出时,最好在其身上放置写有家人联系方式的卡片,有条件的还可以为老人佩戴定位设备,一旦发生走失等情况,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老人。
爸爸接娃,接了个“寂寞”
1月10日下午17时许,一名男子急匆匆地跑进城西派出所,嘴里喊着孩子不见了,请求民警帮忙找孩子。
原来,当天下午陆先生去接11岁的儿子丁丁放学,陆先生坐在驾驶室内,听见后面“砰”的关车门声,以为孩子已经上了车,加之后面有车辆在催促,陆先生油门一踩便扬长而去。可到家后,陆先生傻眼了:后座只有一个书包,孩子却不见了。
民警查找学校门口的监控,很快发现了丁丁的身影。监控显示,丁丁当时还没有上车,陆先生就将车子开走了,丁丁在后面追了一段时间,陆先生也不停车。正当民警随着丁丁的路线沿途寻找时,陆先生的家人打来电话,称孩子已经自己走回家了。
民警对陆先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好在小孩子机灵,认识回去的路,要是因为家长的疏忽大意发生意外,到时候后悔莫及。以后接孩子一定要确认好孩子上车了再发动。”
作业被批评,姐妹俩“抱团”走失
1月11日晚22时许,滨江新区派出所接到江先生报警称:其两个女儿(14岁的小梓和8岁的小萱)离家出走,一直找不到。经了解,当天晚上,江先生的妻子顾女士因为写作业的问题,教育两个姑娘几句,晚上22时许,顾女士洗完澡出来后发现两个孩子不见了。
民警一边安抚家长的情绪,一边询问孩子可能出小区的行径路线。经仔细查看监控,民警发现两个小姑娘出了小区后,一直往东行走。民警一边查看两孩子的路线,一边让顾女士打电话问问孩子们是否去了附近的亲戚家,在民警的提醒下,顾女士逐一问起了亲朋,随后两个孩子的舅舅打来电话,称孩子在他这里。
得知孩子平安,民警松了一口气,并建议顾女士以后教育孩子注意一下方式方法,不要造成双方僵持的后果。
警小妹有话说:
“走失”警情的背后,有着许多本可控制的因素
比如,多留个心眼,多陪陪家人
比如,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
比如,多细心检查,少一些乌龙
这样就可以
多一些防护措施,少一些意外危险
多一些“母慈子孝”,少一些“鸡飞狗跳”
多一些“及时联系”,少一些“杳无音讯”
多一些阖家的团圆,少一些走失的焦急
......
来源:马洲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