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关键
今年,深圳多家购物中心在抗疫中坚守阵地,尤其大型购物中心进入下半年越战越勇,拉动了消费增长。
据初步统计,深圳第四季度开业大型商业项目有6个。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开业项目体量大于10万㎡的仅有1个,其余大部分为社区型购物中心。各购物中心并非一味求“大”,而是更加注重项目的特色性,以及更加符合周边消费群体的需求。
宝可梦深圳首展亮相卓悦汇购物中心、高达基地华南首秀进驻深圳益田假日广场也是在12月抬升了深圳“首店”经济的又一个高点。
在11月举行的上海进博会上,第一太平戴维斯等机构联合发布了《中国零售20城报告》,上海、北京、深圳居前三位,成都居第四。报告明确指出,成都零售业与深圳差异在过去12个月间更趋明显,部分原因在于深圳年的新增零售面积约为成都的两倍,奢侈品及轻奢品牌新店增速亦好于成都,助力深圳扩大了领先优势。
“一城多中心”购物格局已渐入佳境
深圳这座带状商业大都市,随着地铁线的铺展,目前商业格局向东西两翼渐次展开。购物中心从罗湖、福田,一路向西,随着地铁项目的陆续建成,一条条地铁“巨龙”带动了深圳购物中心发展。分布在地铁沿线的一个个购物中心,成为深圳商业“劲旅”,深圳购物中心目前已形成“一城多中心”的格局。
记者了解到,地铁1号线罗宝线上,集中了深圳重量级购物中心。大剧院站有华润万象城购物中心、京基Kkmall购物中心,会展中心站有皇庭购物中心,购物公园站有星河福田Cocopark购物中心,世界之窗站有益田假日广场购物中心;2号线蛇口线上,华强北站有中航城天虹购物中心,后海站有海岸城购物中心;4号线龙华线上,红山站有龙华天虹购物中心,上梅林站有卓悦汇购物中心;9号线下沙站有京基kkone购物中心;6号线一路向西,公明广场站有大仟里购物中心。
星罗棋布的深圳购物中心,分布在深圳一条条地铁线上。
深圳地铁不仅改变了市民出行方式,促进深圳现有商业升级及格局的改变,还改变了市民的居住理念、消费习惯。深圳以“地铁线为链、地铁站为节点”的商业形态应运而生,深圳商业购物中心“一城多中心”格局渐入佳境。
排兵布阵改造升级
深圳大型购物中心在疫情期间,集中对项目空间、品牌进行全面升级。益田假日广场购物中心B1、B2西端区域开展了大规模的升级与改造,整个区域装饰风格焕然一新;全新引入德国汽车餐厅(华南首店)、奈雪的茶、Blablabar、金戈戈香港豉油鸡等人气餐饮品牌;顺应国际重奢和美妆护肤业态销售回流国内,集中引入SalvatoreFerragamo、GUCCI饰品、EmporioArmani、GIADA概念生活空间、EsteeLauder、SKII、SkinCeuticals等。更富体验的空间感,更具吸引力的品牌组合,拉动了消费。
华润置地商业华南大区万象天地市场总监陈旻称,深圳万象天地购物中心与品牌共创共建,拉动消费增长。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潮流时尚的目的地。深圳万象天地已经成为辐射全深圳的城市潮流地标所在地。是华润置地携手全球35家顶级设计、艺术顾问、创新团队共同打造的项目,打破了传统购物中心大盒子的概念,转变成为与街区加墨斗的创新建筑形态。根据运动品牌lululemon在20周年的品牌重要节点上,邀请了位瑜伽爱好者走上高街一起挥洒热汗。深圳万象天地购物中心带来了很多独一的体验内容,比如说我们和李宁的时尚板块进行潮流空间的落地。优衣库在华南目前最大的门店,创造了诸多的记录,包括优衣库开业的时候业绩是全球门店的店王,超过东京的门店,同时也为万象天地带来单日营业额第一。
推动深圳购物中心再上新台阶
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花涛称,推动深圳购物中心再上新台阶,作为一个行业协会,我们责无旁贷。随着5G网络铺开,物联网应用逐渐广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等新兴技术将发挥出巨大威力,深圳购物中心的数字化水平将迅速提升,产生颠覆性变革。一切能黏住顾客、拥有用户数据者都可能成为智慧零售时代的新生力量。深圳作为全国高新科技重地,现代零售业的发展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拥有多个优势消费产业集群。深圳购物中心拉动消费增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