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货北调的天下团年饭让这群就地过

2月7日,主城迎来难得的暖阳。明媚的阳光洒在渝北龙山街道护老中心楼上中庭,嫩绿的叶子显得更有生气,空气中飘散着早春的气息。人逢喜事精神爽,相比起好天气,更让老人们开心的是,院里当天要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天下团年饭礼献老年人”的特别活动。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光大百龄帮集团行政总厨黄国桉和行政副总厨吴咏麟要为院里的老人端出多个省份不同风格的特色过年美食,让他们就地过年,也能找到家乡的年味儿。“你看,这种三角形的芋饺是福建美食,皮儿是芋粉做的,和重庆这边的做法不一样。”黄国桉说,院里86岁的郑婆婆是浙江人,对这种美食很熟悉。原产于福建芋粉皮儿是前一天刚从福州空运过来的。两位大厨的忙碌从一大早就开始了,除了“冬瓜烩芋饺”外,这顿“天下团年饭”还包括了广东菜“豉油鸡”、四川菜“夹沙肉”、“香肠拼薯条”、河南菜“连汤牛肉片”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这些佳肴并不是仿品,像来自河南河北的一些食材原料,都是光大百龄帮当地机构厨师亲自采买,有些加工成半成品后再空运来渝,保证了美食的口味和口感。喜欢自己做丝网花的秦静婆婆今年88岁了,头脑清醒行动敏捷,一点儿也看出来已是年近9旬的老人了。上午10点半,她便与丁朝明、陆开华、凌汉珍、成能英、张心鉴、张志尧、樊涛等同院长者在中庭里拉起了家常,院里自疫情以来一直执行封闭的管理,家人一般只把生活用品送到院门前,由工作人员转交。不过,虽然平时都是分餐制,但是今天,他们能在一起保持1米距离的基础上聚一次餐,算是提前过年;因此,他们都格外高兴。“我的名字带静字,可是我一点儿也静不下来。”秦静指着窗台边上的丝网花说,这些都是她的作品;入住4年来,她从一个小白起步,通过自学并从网上购买原材料,硬是成为一个丝网花制作高手。虽然累计花了一万多元,但她却做出了上百件作品,有的寄送远方的亲友,有的摆在院里美化老人们的视觉,“虽然上了年纪,但是爱美之心追求生活品质的精神动力不能降下来。”在秦静等长者在院里聊天的时候,厨房里已是香味儿扑鼻,一盘盘冒着热气的精美菜品备好后,老人们分两组分别落座。“这是炒小白菜,那是清蒸鲈鱼。”工作人员为老人们介绍了菜品,大家就都拿起筷子细细品尝起来,“嗯,不错!有点年轻时过年吃到的那种味道。”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一些行动不便的长者在自己房间内同样享受了这顿颇特色的“天下团年饭”,老家在河南的张应悟老人今年已是96岁高龄,听工作人员说有河南菜,老人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据工作人员介绍,院里还有来自黑龙江的白婆婆、来自江苏的王婆婆以及来安徽的陈伯伯等,他们不少都是年逾9旬的高龄老人。院里的厨师们想得周到,连续多日快递食材,并找来菜谱学习研究,让他们同聚在一起,品尝到了不同地方的美食,这个年味儿很特别。为了达到“天下团年饭”的预期口味儿,此前他们还在小范围内举行了“试菜”活动,专门请专业人士品尝并提出改进意见。就在同一天,远在浙江宁波、福建等地的光大百龄帮老人们也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来自重庆的香肠、腊肉、武陵苕粉等巴渝美食。光有美食,不能辜负了“朋友圈”,曾在涪陵区文化馆工作过多年的秦静,委托工作人员用手机拍照,然后把照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邀请远方的亲友一起感受过年的快乐,“就地过年,也能过出不同的花样儿!”就在“看我们的年饭多丰盛”朋友圈发出不久,他们的朋友圈儿就陆续收到很多点赞,“嘀嘀”的点赞提示音,让老人们露出孩子般的得意笑容。据光大百龄帮负责人表示,这次特别的“团年饭”显示出全国连锁品牌养老机构的优势,各地厨师可以通过“美食互换”分工协作让入住光大百龄帮的长者“共享”天下美食,以后将会陆续推出类似美食节,让老人们享受别样的“天下口福”。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陈军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jk.com/afhhy/5742.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4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