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要少吃鸡

首先声明,我本人非常爱吃鸡。要知道,我祖籍湖北,是周黑鸭的老乡,跟鸡本来不太熟啊。对鸡的痴迷,是在广东十几年慢慢培养起来的。白斩鸡、豉油鸡、葱油鸡、隔水蒸鸡、盐焗鸡、手撕鸡、滑鸡粥、鸡边炉······疯狂吃鸡那段时间,我曾经怀疑自己的属相,是*鼠狼。但今天,我决定背叛肚子里的馋虫和属相,认真劝大家——今年少吃鸡,尤其春夏两季。为什么呢?因为吃鸡容易“上火”呀!你看,首先这鸡冠子就像火,鸡是一个天天脑瓜子上顶着火种的家伙;第二,鸡起得早,阳气旺盛。尤其是公鸡,每天都火急火燎地起床。所以从来都是金鸡报晓,没有见过什么鸭、鹅、猪一早起来打鸣吧;第三,再想想斗鸡、打鸡血、鸡飞狗跳这些词,充分说明鸡这种动物急躁好斗、脾气火爆的本性,难怪和土狗、大鹅并称农村三霸。好了,说回正经的——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的观点,今年上半年气温整体回升较早, 温度也会高于平均水平,热极而雨水盛,春夏两季湿热较重,极易“上火”。让人“上火”的食物很多,比如川湘菜都是无辣不欢,“热气”十足。但往往越是像辣椒、烈酒这一类明显偏热的饮食,越容易规避,但对于鸡肉这一类看上去普通的却很难察觉。再加上这两年二师兄身价飙升,吃鸡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市面上流行的健身套餐也大肆推荐鸡胸肉。实际上,一味追求“高蛋白、低脂肪”这些化学层面的营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中医食养角度看,鸡肉性温(公鸡则比母鸡更加温燥),多吃容易生热动风,造成体内积热。一旦被感冒病*侵袭(不限于新冠),就容易出现高热反应。高热——这在今年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啊!其实早在元代,养生家贾铭在《饮食须知》就记载:“鸡肉,善发风,助肝火。”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谈到鸡肉,也认为它“多食生热动风”。一般靠谱的中医大夫,开完处方都会给一个饮食医嘱。像外感发热,身体有红肿热痛,肝阳上亢或肝火旺盛导致的高血压、头晕目赤、烦躁便秘等病症,都是禁食鸡肉的。因此,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想要增强人体正气(免疫力),保持清淡饮食,减少像鸡肉这样偏性(过热过凉)较重的食物摄取,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说到这儿,可能广东的朋友会说,我们广东人“无鸡不成宴”,成日食鸡,应该没事吧?其实在广东这么常年湿热的环境中,吃鸡更属于“热上加热”。所以久居广东的人,几乎都会饱受“上火”的困扰。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穷啊!在广东,人们很少食用更为温燥的公鸡,一般只吃母鸡或扇鸡。在烹饪手法上,大家日常会选择水煮、炖、蒸这一类较为平和的方式。你看广东烧腊店挂着的,一般都是烧鸭、烧排骨,鸡则多为白切、豉油。最重要的是,满街可见的凉茶铺子、糖水店,以及家家师奶会煲的药膳汤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些湿热、上火的问题。但归根结底,现在是非常时期,建议各地的朋友还是收敛一下口腹之欲。吃鸡这件事情,咱们来日方长呀。感谢阅读,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jk.com/afhhy/436.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4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