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病毒性肝炎?
如何进行科学防治?
01
儿童肝脏的特点?
儿童肝脏比成人相对较大,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儿童感染乙型、丙型肝炎后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围产期感染乙肝病毒,如不阻断,慢性化发生率在90%以上,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慢性化发生率为30%左右,而成人期感染HBV,慢性化发生率仅为5%-10%。
02
儿童病毒性肝炎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疾病里面,儿童感染甲肝的比较多。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环境卫生变好且有甲肝疫苗,儿童感染甲肝也变少了。由于乙肝疫苗的普及接种,乙肝的发生率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肝炎感染的概率不到1%。现在儿童肝炎比较多的主要是其他病毒的感染,比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风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等。
03
儿童病毒肝炎的临床表现?
肝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肝脏又是一个沉默的器官,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发出健康警报。往往直到发病的时候才被发现已患肝炎。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厌食:小儿平时饮食正常,近日吃饭的时候不爱进食,连平常最喜欢吃的饭菜也望之不吃,更怕闻到油味,进食后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2.精神差:健康小儿平素爱玩好动,比较活泼。若其突然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总爱睡觉,身体日渐消瘦,应警惕病毒性肝炎的可能。
3.发热:儿童肝炎的症状往往与感冒相仿,尤其在肝炎流行区域,如果孩子发生低热(体温在38℃以下)的同时没有呼吸道症状,应想到儿童病毒性肝炎的可能。
4.大便稀薄:小儿在没有着凉和饮食不洁史的情况下,大便变稀,次数增多,颜色深黄。
5.尿黄:尿黄是儿童肝炎的早期经常出现的征兆之一,应特别留心。但要鉴别小孩近日的用药史(如服用核黄素、黄连素、痢特灵等)和某些食物所致。
6.上腹疼痛:患儿肝脏肿大,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局部压痛明显,拒绝大人抚摸触及,个别患儿脾脏也大。
7.黄疸:最先在小儿的巩膜及结膜(白眼球)发生黄疸,继而耳后及周身皮肤发黄,常为小儿黄疸性肝炎。
在临床上,婴儿急性肝炎以黄疸型为主,持续时间较短,消化道症状明显,起病症状以发热、腹痛多见。6月龄以下的肝炎患儿发生重型肝炎的较多、病情重。年长儿童则以轻型、无黄疸型或亚黄疸型居多,起病隐匿,常在入托或查体时才被发现。
04
儿童病毒肝炎如何护理?
1.充分休息:特别是肝炎的急性期,卧床休息可以减轻肝脏负担,增加肝脏部位的血流量,有利于细胞再生及肝功能的恢复。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后,再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有利于肝脏修复。可多为患儿安排豆浆、豆腐、牛奶、瘦肉及鸡蛋等食物,多提供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果汁等,各种菇类如金针茹、蘑菇、草菇等对改善肝炎患儿的病症也有一定益处。饮水可以促进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还可通过利尿而达到退黄的目的,所以应鼓励和培养患儿每天喝水的习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作为家长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早发现重症肝炎和肝昏迷的发生。如果患儿出现性格和情绪的异常,如嗜睡、急躁、无原因的哭闹、叫喊、说胡话等,或口腔、鼻腔流血、出血不止、黄疸加重等,医院诊治。
05
儿童病毒肝炎如何预防?
1.从婴儿时期按国家标准规定接种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等。对于母亲患有乙肝的,要及时做好母婴阻断工作。
2.家长及老师要教育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餐具、牙刷等,不咬手指和手指甲,以免病从口入。
4.学校、幼儿园发现肝炎患儿,应马上报告有关防疫部门,并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孩子所在的教室进行消毒,并对孩子做医学观察。
5.学校、幼儿园要定期消毒门窗、墙壁、地面以及孩子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孩子用的餐具要经常煮沸消毒。
6.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并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7.尽量避免给孩子使用血制品,打针、输液(血)医院。
﹌﹌﹌﹌﹌﹌﹌﹌﹌﹌﹌﹌﹌﹌﹌﹌﹌﹌
原标题:《健康教育
儿童病毒性肝炎知识,您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