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让孩子凡事都要听话太听话的孩子看似懂

文/隋爸育儿经罗斯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个性的造就在婴儿时期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死去。似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要求孩子要听话,要守规矩,不要去打破原有的环境状态。一旦孩子从小时候起被要求必须听话,听话才是好孩子时,就会让孩子养成影响一生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父母经常让孩子在这几个方面听话1、在家要听父母的话似乎只要孩子提出与父母相反的意见或想法时,都会立马被父母否决,并以不听话来教训孩子一顿。孩子想要多跟小朋友玩耍一会,而妈妈要求孩子立马回家,妈妈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听话。看到孩子又在洗手间里玩水枪,洒了一地水,妈妈立刻大喊,整天都没个听话的时候。2、在校要听老师校长的话很多孩子天生比较调皮活泼,班上小朋友们都在听老师读儿歌,有个孩子却总是打断老师的话。老师就会瞪着眼睛,对孩子说全班的小朋友都在听老师读儿歌,就你这么不乖,不听话。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只会训斥孩子不听话,而不去问孩子打断老师说话的原因。3、出门要听大家的话爸妈经常会教育孩子,出门不要先发言说话,要听大家的话和大家伙的意见保持一致才好。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老师问今天的蛋炒饭好吃吗?孩子记得爸妈教给的话,就一起迎合其他小朋友和老师,大声的说好吃。其实,孩子一直都很讨厌吃鸡蛋,更不喜欢吃米饭。叔本华说,一个人的性格在孩子时期就表现出来了,这时孩子所做的小事情,就是将来他在大事情方面的表现。孩子的所有性格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是在小时候被家长教育出来的,并且形成后改变的几率很小。就如太过听话,很懂事的孩子。其实太听话的孩子,背后都有令人心疼的艰辛。太听话的孩子看似懂事,实则让人心疼1、太听话的孩子从小懂得忍气吞声太过听话的孩子,往往都不会与爸妈唱反调,都很顺从爸妈的意见。这种孩子从小就已经在父母的教育中学到了一个道理,要想被人喜欢,就要学会忍气吞声,隐藏自己的想法。2、看似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实则没有自我经常被父母或老师教育要听话,懂礼貌的孩子,都有着落落大方的表现,对人彬彬有礼。很招人喜欢,其实,孩子的已经失去了自我。孩子被要求以成人的方式去为人处世,去察言观色,一切都是为了让别人高兴,迎合别人,而从未展示过真实的自己。3、教条式的听话,让孩子变得呆板无趣很多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有礼貌,对孩子的家教很严格。吃饭是不许说话,不许发出声音,到了学校要问老师好,回答完问题要跟老师鞠躬致谢,出门要喊叔叔阿姨好。即使孩子遇到不喜欢的人也是要打招呼问好,吃饭是有高兴的事也要忍着不说。长期以往,教条式地让孩子听话,让孩子变得呆板而无趣。洪兰教授说大人的观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太过听话的孩子也会谨记父母的教诲,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爸妈的话,让孩子失去了原本的灵性,失去了自我,很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太过听话让人心疼,不如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1、让孩子勇于表达真实的自己三岁之前要让孩子释放天性,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约束,让孩子勇敢地做自己,表达真实的自己。允许孩子大声说话,放声大哭,表达自己的愤怒,哈哈大笑,这些都是孩子内心真实情绪的一种释放和表达方式,更是真实自我的展现,而非一味地迎合他人。2、鼓励孩子对不喜欢的事情说“不”鼓励孩子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和讨厌吃的食物说“不”,懂得拒绝的孩子才会更加优秀。不懂得拒绝的孩子只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没有自我,随风倒。孩子不喜欢吃西红柿,妈妈没有必要端着碗追着孩子吃。孩子不喜欢跟自己不喜欢的叔叔阿姨打招呼,爸妈不要强迫孩子打招呼。尊重孩子的内心的想法,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主见。3、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当家作主。去超市购物,给孩子挑选物品的机会,选择自己的小牙膏,喜欢的草莓味擦脸油,喜欢的小碗。孩子到外面玩耍,让孩子自己寻找喜欢的小朋友一起玩,爸妈只需静静的远观即可。孩子掌握了选择的能力后,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懂得选择和区分好与坏,对与错。很不喜欢“听话”这个词,因为教育孩子听话,是对孩子心理和思想上的一种强迫,一种不尊重,不理解。听话看上去是为了孩子好,实则是让孩子为了博得他人的高兴而委屈自己,失去自我,学会迁就,学会忍气吞声。有时甚至会为了听话,让孩子失去宝贵的生命。允许孩子大胆地说“不”,给予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完整地做自己,才更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你经常对孩子说“听话”这个词吗?你认为“听话”一词对孩子有哪些伤害呢?欢迎讨论留言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jk.com/afhzp/4862.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4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