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次省级名师公开课,上课老师开场提了一个非常简单问题,让一个男生回答,回答完毕坐下后,该教师大加赞赏好几句,笑容可掬。本来,事情到这里就转瞬即过,再“正常”不过了。但是,突然,这个高个子男生站了起来,说: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这么夸我,是不是把我当成傻子啊?女教师一时尴尬至极,还好,毕竟是位优秀教师,比较妥当完成整个课堂,但是直到下课,女教师的脸还是红的……
别让“你真棒”变育儿魔咒!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学校教育更要注意之!
大都时候,中国人很少说“我爱你”,我想原因绝不是因为国人矜持内敛,而是“不敢说”自有其“智慧安排”。而非肤浅的嘴上示爱。你今天说“我爱你”,明天是否还要说?明天不说我爱你,是否就是不爱了?是否要天天说下去?真正的“我爱你”是否更是内心关切?
“赏识教育”自有道理,值得提倡。但是时下学校中泛滥的“习惯性”的“廉价”赏识表扬,是否值得探讨?
君不见,好多时候,课堂里,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正确,就会“招来”赞赏有加,甚至回答错误,老师也会“拐弯抹角”找“理由”“你真棒”!诚然,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需要这种“你真棒”鼓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深度的增加,更需要点深度思考和思辨性思维,是否应该在“关键步骤”的突破时候赏识“你真棒”才会更好一点呢?
我教初中多年,每每会遇到这个问题:孩子小学时候数学都98,99,,怎么到初中就“不行了”?当然,我不会“搜肠刮肚”来一句“你真棒”,更不会“牵强附会”地说“你曾经很棒”。我更多会抱歉“没给你教好”,自嘲带点虚伪,有违本心。认清一点吧:小学多简单了,每个人都可以上初中,但是初三中考时,总有人上不了高中,Itisreal。
我们需要比肤浅的“你真棒”更加“上位”的赏识关怀,有时候夸奖鼓掌,有时候是批评鞭策,甚至是一点点惩戒。这一切的过程目的都是为了让你真正成长为“你真棒”!
学校教育应该这样,家庭教育更应如此。“触手可及”“举手之劳”的“分内”“能力之内”事情请少点“夸耀”,多在“努力可达到”“踮起脚尖够得着”的事情“努力踮起脚尖”之处给与鼓劲“你真棒”。
我不太喜欢“心灵鸡汤”式的教育说教,更愿意在“你本可以”“踮起脚尖”“努力”的时候给你鼓掌加油,你认真的样子真可爱“你真棒”!
记得,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父母之爱”与“为之计深远”的关系。
记得,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伤仲永》,写的就是小时候“你真棒”与“老大徒伤悲”的故事。
记得,今天你有幸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欢迎评论交流,收藏转发分享,一起成长。